九十七年前,有一群与我们年纪相仿的青年用他们的热血来捍卫国家的尊严,九十七年后的现在,我们追溯过去的历史,忆往思今,铭记他们的精神,居安思危。
五月莅临,在校团委的号召下,我团支部举办了本次以“红五月”、“五四”为主题的团日活动。为此,我们组织了本团支部成员观看了红色电影《黄克功案件》,并在观影后交流了各自的心得体会。
影片以1937年陕甘宁边区的一桩审判为主线:抗日军政大学第三期第六队队长黄克功因逼婚未成而枪杀16岁女青年刘茜,陕甘宁边区审判长雷经天顶住压力,按照民主判决的方法审判了这位参加过长征的“老红军”,树立了党的法纪与威信。
历史的巨轮虽然从未停止过它脚步,但却留给了我们无尽的反思与启示。当年黄克功案件的审判,与之后党和国家的命运有重大的关联,对于现代来说,此案则是对当下依法治国方针予以了现实的肯定和历史的佐证。
黄克功是一位战斗英雄,但同样,他也犯下了滔天大罪,究竟是让他魂断刑场,还是让他浴血奋战在沙场?对此,本支部成员发表了各自的看法。这个在今天都有着积极的思辩意义的案件,更遑论当时边区政府刚成立,相应法律条文并未完善。但正是当时审判者的正确决断,不仅还民以公道,也给质疑者们最清晰有理的解释。在此案已盖棺定论的今天,我们重温此案,以史为鉴,更对当今依法治国有了更深的理解。
剧中,毛泽东同志对洛甫说:“这可不是审判一个黄克功,是全民、全国在审判我们延安政权是一个什么样的政权,我们是一个什么样的政党,要带出一支什么样的军队。”当收到黄克功请求戴罪立功上场杀敌的上诉书时,他写了回信,并且要求审判长雷经天当众宣读:“共产党与红军,对于自己的党员和红军成员不能不执行比较一般平民更加严格的纪律......一切共产党员,一切红军指战员,一切革命分子,都要以黄克功为前车之鉴。”雷经天在读完信后说:“如果我们今天不判黄克功死刑,就是叛了我们未来的死刑!”
正是当时正确的决断,为将来的新中国建立了好的法律榜样,同样也向民众展示了共产党是一个什么样的政党,给了民众信心,从而使民众在后来的战斗中一直相信党的领导,给予党的战斗以支持。
同样的,今天的我们,也必须坚持依法治国的方针,这样才能保证社会的秩序,保护公民的权益,才能使党的领导具有威信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