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学院新闻
学院新闻
材料学院“彩云之南”实践队探寻兴边富民的“弥勒密码”
发布时间:2025-08-02来源: 访问量:

近日,西北工业大学材料学院“彩云之南”社会实践队赴弥勒市开展实地调研。此次调研以“产业调研+民族文化+红色传承”为核心脉络,探索高校与企业,助力兴边富民的产学研合作新模式,并通过走访西二镇茂卜村老党员、革命老兵,感受边疆乡村的崭新风貌。进一步增强了青年学子服务国家战略,投身边疆建设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彩云之翼:科技赋能促振兴

实践队走访了多家企业,了解生产、技术创新及科技成果转化情况,掌握弥勒高新产业发展现状。

在弥勒浩翔科技有限公司,实践队深入了解了其航模发动机研发生产及轻型飞机制造领域的成果。作为弥勒低空经济的领航企业,该公司形成“研发—制造—试飞—交付”一体化链条,产品远销欧洲、美洲、澳洲等地区,是全球最大的航模汽油发动机制造商。公司专注于航模发动机的研发、生产与销售,主要生产无人机、航模发动机和两座运动型飞机,并且都已实现量产,拥有DLE20至DLE400等30型全系列航模发动机及活塞式航空发动机研制能力,作为全球最大的航模汽油发动机制造商,其年产销发动机2万台以上,全球市场占有率超60%,自主品牌“DLE”已成为行业国际知名品牌。

调研期间,双方举行“社会实践基地”挂牌仪式。该基地的设立,一方面将推动企业与西北工业大学建立常态化技术对接机制,企业可梳理研发过程中的技术难题形成清单,由校方组织科研力量针对性攻关,助力企业突破技术瓶颈;另一方面也为高校学子提供了深入产业一线的实践机会,促进科研成果与产业需求精准对接,通过产学研深度融合实现校地双赢,为弥勒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创新动能。

在红河创新技术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实践队实地参观了数字化金属彩印中试生产线、彩印金属板成品以及实际应用场景的展示区域。作为浙江大学与红河州人民政府深化科技合作的重要载体,该研究院立足红河、服务云南、辐射南亚东南亚,是一家多元化投入、实体化建设、市场化运行、国际化发展的新型研发机构。此外,先后建有谭建荣院士红河创新基地、傅建中专家基层科研工作站,被认定为州级企业技术中心,申请通过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3项体系认证,注册商标“云创彩鑫”1个,完成企业标准制定7项,获得中国绿色建材产品认证2项,累计获授权专利32项,获软著证书4项,为科创融合提供了有力借鉴。

而这些科研成果也切实转化为实际应用,在该公司的展示区内,陈列着彩印金属板在不同建筑场景的应用案例。从家居场景的个性化定制到公共建筑的功能性革新,金属材料以轻量化、高强度、可回收的特性,突破了木材易腐、石材笨重的局限。

在与红河创新技术研究院的交流中,队员们了解到研究院通过材料创新与工艺优化,为建筑行业的绿色转型与品质升级开辟新路径,对研究院的技术创新成果与产学研模式有了直观认识。

在云南金普乐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实践队深入超高管材生产车间,系统了解超高分子聚乙烯管材的完整生产流程。在成品展示区,公司负责人结合实物展品,详细介绍产品特性及其多元应用场景。该公司是上海化工研究院云南省高性能材料工程研究中心及配套产业基地项目的承载主体,由上海化工研究院、山东金达管业有限公司、云南联诚利元新材料有限公司组建而成,为混合制企业。作为“聚烯烃催化技术与高性能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石化行业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材料产业技术创新中心”(西南地区)管材研发及中试基地,以及“石化行业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材料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单位,其凭借强大的科研资源与技术优势,专注于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管材及系列产品,还有聚乙烯管材及系列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及安装。企业不断开发出大管径UHMWPE管材、抗静电无卤阻燃特种管材等国际领先产品,成为该高端规格产品的国际独家供应商。

为进一步推动地方产业与高校科研力量的协同发展,西北工业大学材料学院和弥勒市工业商务和信息化局举行座谈交流会。会上,双方围绕当地产业布局、学院科研成果体系展开详细介绍,聚焦成果转化路径、校地合作契合点深入探讨,锚定“产业升级赋能+科研价值落地”双赢目标。

彩云之脊:红色精神拓新章

其间,实践队还走进弥勒市西二镇大茂卜村民小组,与老党员、革命老兵促膝长谈。1993年入党的李学彬曾担任村小组组长,一辈子扎根乡土、为民谋福;同年入党的李家田也曾任村小组组长,因用心打造庭院,被评为“美丽庭院”,以生活细节诠释家乡情怀。1977年参军赴老挝参与铁路维修的刘金寿、1964年在昆明参军的李学清,都曾为国家建设挥洒青春。“跟随党的好政策,把房子盖好,让群众住好、吃饱穿暖,是我们的责任与使命。”李家田的质朴话语重若千钧,让学子们真切体会到基层党员与群众的深厚情谊,老党员与老兵们以半生坚守,续写茂卜村与时代同频的幸福篇章。

从航模发动机的“空中优势”到新材料的“地面突破”,从产业突破到乡村发展,云南兴边富民的平凡故事给了西北工业大学学子启迪,勉励他们怀揣着红土地般的热忱,如高原万寿菊一样扎根祖国大地,炽烈绽放。

(图:杨煦祥 文:高倩 陈昱若 李梦雯 审核:禹亮 )

上一篇:青旌敦煌展风采,文化传承筑认同 —— 西北工业大学师生赴敦煌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下一篇:我校在第十四届全国大学生金相技能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