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站栏目
旧站栏目
教师风采
李贺军:教之以书喻之以德
发布时间:2021-11-10来源: 访问量:



做学问要先学会做人。——李贺军

李贺军,西北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亚太材料科学院院士,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负责人,曾获全国创新争先奖、全国最美科技工作者、陕西省教书育人楷模、陕西高校优秀共产党员、全国模范教师、全国百篇优博论文指导教师等多项荣誉称号。

李贺军长期从事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研究(包括碳基、金属基、纸基复合材料),是国内碳基复合材料及其抗氧化涂层研究方向的主要学术带头人之一。主持承担了不同时期国防预研和基础科研、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及重点和面上项目、863、国家重大科技工程等课题50余项,成果已成功支撑了多型高技术设备的定型与研制,为国防现代化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曾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

李贺军一直坚持在教育事业的第一线,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为国家培养栋梁之材为已任,把教书育人视为塑造人灵魂的伟大事业。三十多年来,他对教育事业始终充满热情,爱岗敬业,关心爱护学生。

做学问要先学会做人是李贺军培养学生的名言。他坚持教书和育人两手抓,把德才兼备作为人才培养的目标,非常重视研究生的科研道德和良好作风的培养。他要求学生,在科学研究中必须坚持严谨的作风和实事求是的态度,实验结果要真实可靠,理论分析要剖析本质。他善于把握学生心态及科研前沿,以开拓学生思路为基点,培养学生独立科研的能力。学生开题时,他反复论证;实验进行中,他常抓不懈。他要求学生要大量阅读文献,及时关注学科最新进展,并以书面形式定期向他汇报。为拓宽学生的科研视野,他曾聘请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Kroto教授、美国三院院士Dresselhaus教授、乌克兰国家科学中心的古里教授在内的40余名本领域国内外著名专家来校讲学或进行科研合作,并与多所国际著名大学签订了研究生合作培养协议。

李贺军数十年如一日,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师德的内涵。他几乎每天工作到深夜,出差返校就直接回到办公室继续工作也是常态。一次,李贺军因摔伤卧床休养,为了不耽误工作和对研究生的指导,他要求每天至少两名学生向他汇报实验、科研进展,并带病与研究生讨论研究课题,指导工作。伤势刚刚有所好转,他就立即回到办公室继续工作。身教胜于言传,这种忘我工作的精神深深感染了每一位学生。他的一个博士生这样说道:在我还是本科生的时候,每天晚上回宿舍路过李老师办公室,无论多晚,都能看到里面亮着灯。正是李老师的这种精神促使我报考了他的研究生,并以成为李老师这样的学者为目标!

李贺军非常重视学科交叉,招收的研究生有许多不同的学科背景,他经常会为了自己不擅长的某一专业领域问题向学生求教。他积极倡导虚心好学、不耻下问的学风,虽然大家已经是硕士生或是博士生,但是隔行如隔山,大家所学的专业不同,互相交流才会产生火花。在碳/碳复合材料课题组中,互相帮助、互相学习已蔚然成风。师者,教之以书而喻诸德也。李贺军的学生们都能感受到他的特有魅力,就是他那谦虚平和、平等、严谨的学术风格。

严师出高徒,三十多年的默默耕耘和忘我工作,李贺军已为国家培养了150余名高科技人才,包括15名博士后,80余名博士,其中已有30余人晋升为教授,1人获全国百篇优博,10人获省级/一级学会优博,2人获全国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1人获国家自然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1人获万人计划领军人才,2人获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2人获国家自然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1人获青年国家级人才。20余名毕业生已成长为航天航空领域的技术骨干或型号总师。

2018年,李贺军牵头完成的《一流学科支撑,一流教师领航,一流航宇材料人才培养体系的改革与实践》项目,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立足学科优势,面向航宇特色,基础实践并重,强化创新发展的教学理念,寓教于研、寓学于研的人才培养机制,开放共享,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途径,已在清华、上海交大、北航等全国材料学科一流高校推广应用。

一个教师最好的产品就是他所培养出来的优秀学生,李贺军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他的这句座右铭,并依然在这条路上奋进。

审核:刘伟



下一篇:介万奇:以德立身 以德治学 以德施教